情境

在前一段經文中,我們注意到耶穌的傳道事工已經開始引起宗教領袖的注意 (5:17)。本課將探討其中所發生的爭議。文士和法利賽人首先向門徒們發怨言,最後指向耶穌本身。在最終的爭議中,耶穌發起了一項挑戰祂的控告者信仰的舉動。在每一次事件中,他們的反抗越發地增強,直到他們最後商議謀害祂。

關鍵章節

(5:32, 6:5)

你知道嗎...?

  1. 利未 (5:27) 馬太的另外一個名字 (太 9:9)。
  2. 陳設餅/呈獻的餅 (6:4):字面意思是「那張臉的餅」,既是在神面前擺設的餅 (Ex. xxv. 30, xxxv. 13, xxxix. 36, etc.)‧‧‧ 陳設餅是用細麵烤成的十二個餅所組成,每餅用麵伊法十分之二⋯⋯ 擺列兩行,每行六個 (ma’areket, Lv. xxiv. 6). [註腳]

大綱

逐段分析

  • 5:27-32

    1a.

    爲甚麼耶穌揀選利未作門徒是值得注意的?

    •  
    •  
    •  
    •  
    顯示答案

    耶穌揀選了一個稅吏,一個在社會和宗教上被排斥的人。

    隱藏答案

  • 1b.

    關於神呼召的本質,這告訴了我們什麼?

    •  
    •  
    •  
    •  
    顯示答案

    當神呼召我們順服祂的旨意時,即使我們可能難以擱置我們的計劃,承諾和願望,我們也應該立即做出回應,全心全意奉獻。

    隱藏答案

  • 2a.

    利未似乎毫不費力地回應了主的呼召。但是假設你是利未,你要怎樣才會邁出你生命中如此重要的一步呢?有哪些障礙會阻擋你跟隨主?

    •  
    •  
    •  
    •  
    顯示答案
    (無答案顯示)
    隱藏答案

  • 2b.

    你能從利未成為門徒的經驗中學到什麼?

    •  
    •  
    •  
    •  
    顯示答案
    (無答案顯示)
    隱藏答案

  • 3a.

    文士和法利賽人爲甚麼發怨言?

    •  
    •  
    •  
    •  
    顯示答案

    在當時的社會中,與某人一起吃喝意味著接受。
    因此,耶穌和祂的門徒與「罪人」共進晚餐是對法利賽人的教義和傳統的直接挑戰。

    隱藏答案

  • 3b.

    我們有時候在哪些思想與行為上如同故事中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呢?

    •  
    •  
    •  
    •  
    顯示答案
    (無答案顯示)
    隱藏答案

  • 4a.

    義人和無病的人指的是誰?

    •  
    •  
    •  
    •  
    顯示答案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那些忠心遵守神誡命的人。另一方面,既然沒有人可以在神面前為義,耶穌很可能指的是那些自義的人。

    隱藏答案

  • 4b.

    罪人和有病的人指的是誰?

    •  
    •  
    •  
    •  
    顯示答案

    就像「義人」和「無病的人」這兩個詞一樣,「罪人」和「病人」也可能有雙重含義。他們可指那些被別人認為是罪人的人。但是,由於每個人在神面前都是罪人,所以耶穌更可能指的是每個謙卑悔改的人。

    隱藏答案

  • 4c.

    在耶穌的聲明中有什麼樣的反語?

    •  
    •  
    •  
    •  
    顯示答案

    耶穌說祂來乃是召罪人悔改。雖然每個人都是罪人,也都需要悔改,但只有那些謙卑地視自己為罪人的人,才會悔改並領受神的恩典。然而那些自以為義的人,卻喪掉了神的恩典,基督的救恩也不能使他們得益處。儘管文士和法利賽人藐視罪人,他們自己卻被神棄絕了。

    隱藏答案

  • 4d.

    耶穌的話教導我們當如何領受神的恩典呢?

    •  
    •  
    •  
    •  
    顯示答案

    悔改是領受神恩典的關鍵,而悔改始於一個人如何看待自己。我們必須謙卑地承認自己的罪,並藉由棄掉我們罪惡的生活來回應基督的呼召。.

    隱藏答案

  • 5:33-39

    5.

    提問有關禁食問題的用義是什麼(33)?

    •  
    •  
    •  
    •  
    顯示答案

    對於法利賽人而言,禁食是虔誠的表現 (比照 18:12)。因此,文士和法利賽人暗中地指責門徒過著一種在虔誠和宗教上被視為不適當的生活方式。

    隱藏答案

  • 6.

    解釋第三十四到三十五節中的比喻。

    •  
    •  
    •  
    •  
    顯示答案

    解釋第三十四到三十五節中的比喻。
    施洗約翰曾經告訴他的門徒耶穌是新郎,而他是新郎的朋友 (約 3:29)。既然新郎耶穌的出現是一個喜慶的時刻,所以當耶穌與門徒在一起時,門徒禁食是不合適的。但是在耶穌被捕和死後,他們定會禁食 (徒 13:3, 14:23) 。
    耶穌並沒有否認禁食的慣例。但是,正如我們在以下幾節經文中所看到的那樣,祂所說的是做適合這場合的事情。

    隱藏答案

  • 7.

    禁食的目的是甚麼?文士和法利賽人如何誤解了這個目的?

    •  
    •  
    •  
    •  
    顯示答案

    個人或團體禁食通常是在神面前自卑的表現,且與悔改有關 (尼 9:1, 2; 詩 35:13; 賽 58:3, 5 但 9:2-10, 10:2, 3; 拿 3:5; 徒 9:9) 或是作為向主的特別祈求 (申 9:18; 士 20:26; 撒下 1:12; 代下 20:3; 拉 8:21-23; 斯 4:16; 徒 14:23)。禁食也與虔誠和事奉神有關 (路 2:36, 37; 徒 13:2, 3; 太 4:1-2)。禁食禱告,若是誠心而行的話,是帶有力量的;它甚至可以驅逐邪靈 (太 17:21)。
    文士和法利賽人忽略了禁食的精神,把這一重要習俗變成了宗教虔誠的象徵和論斷他人的手段。

    隱藏答案

  • 8a.

    新衣服和新酒指的是什麼?甚麼又是舊衣服和舊皮袋?

    •  
    •  
    •  
    •  
    顯示答案

    新衣服和新酒指的是耶穌的傳道事工,而舊衣服和舊皮袋則是指適應於人宗教傳統的舊思維模式。

    隱藏答案

  • 8b.

    為什麼它們互不相容?這個比喻的意思是什麼?

    •  
    •  
    •  
    •  
    顯示答案

    人試圖將耶穌的傳道事工套入法利賽人律法的舊框架中是不合宜的。正如耶穌在登山寶訓中所強調的,神國的來臨必須以一種新的思想和態度來領受,而不是以刻板和膚淺的宗教儀式來接受。

    隱藏答案

  • 8c.

    解釋第三十九節。

    •  
    •  
    •  
    •  
    顯示答案

    耶穌只是指出人們不願意做出改變。

    隱藏答案

  • 6:1-5

    9.

    藉由辯護門徒的所作所為,耶穌是否廢除了神所吩咐守安息日的誡命?

    •  
    •  
    •  
    •  
    顯示答案

    儘管有些人錯誤地將耶穌的話作為廢除安息日誡命的根據,但聖經中耶穌從來沒說信徒不需要遵守安息日。這個敘述爭論的焦點不是在於是否要遵守安息日,而是如何在真正的精神中遵守安息日。

    隱藏答案

  • 10.

    耶穌引用大衛的故事說明了什麼?

    •  
    •  
    •  
    •  
    顯示答案

    如果一個人的行動是為了滿足眼前的需求,神不會譴責他違反了祂的律法。門徒違反安息日的限制並不是為了享樂,而是出於跟隨主時感到了飢餓。因此,他們的行為是情有可原的。

    隱藏答案

  • 11.

    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這意味著什麼?

    •  
    •  
    •  
    •  
    顯示答案

    耶穌基督身為永恆的神,設立了安息日,因此祂比安息日還大。作為安息日的主,祂是那位我們應當敬畏重於安息日之上的。祂若不定門徒的罪,沒有任何其他人有權利這麼做。

    隱藏答案

  • 12.

    關於遵守神誡命的精神,我們從這當中能得到什麼教訓?

    •  
    •  
    •  
    •  
    顯示答案

    在馬太福音十二章七節中,主耶穌強化了這一神聖原則:「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就神而言,愛與憐憫優先於守禮節(不否認後者)。在遵守神誡命的同時,我們必須謹慎,不要把順服的行為變成純粹的宗教儀式,而忽略了神設立這些誡命的目的。

    隱藏答案

  • 6:6-11

    13a.

    法利賽人對於遵守神的命令是真心實意地嗎?他們密切注視耶穌的原因是什麼?

    •  
    •  
    •  
    •  
    顯示答案
    (無答案顯示)
    隱藏答案

  • 13b.

    我們可能有時也會像法利賽人注視耶穌那樣密切地觀察別人。這揭示了我們自身的什麼?我們應該如何糾正這種態度?

    •  
    •  
    •  
    •  
    顯示答案
    (無答案顯示)
    隱藏答案

  • 14a.

    耶穌在第九節的問題如何指出文士和法利賽人的錯誤?

    •  
    •  
    •  
    •  
    顯示答案

    儘管文士和法利賽人只關注安息日的規條細節(雖然禁止在安息日治病是來自拉比的律法規章,而不是來自神的誡命),但耶穌關心的是在安息日做討神喜悅的事。耶穌的問題指出,拒絕向有需要的人行善便是行惡了,而拒絕救一個人的生命就是害了一個人的生命。雖然耶穌可以等到第二天才醫治那人,但祂還是主動醫治了他,為要告訴控告祂的人,他們對安息日誡命施加的限制嚴重違反了神的律法。

    隱藏答案

  • 14b.

    為什麼耶穌在問了他們問題之後,環顧他們呢?(10)

    •  
    •  
    •  
    •  
    顯示答案

    祂在觀察聽眾們的內在反應。祂向他們的良心做出了呼籲,希望他們能夠重新考慮甚麼才是在神面前看爲正的事。

    隱藏答案

  • 15.

    為什麼文士和法利賽人充滿了憤怒?

    •  
    •  
    •  
    •  
    顯示答案
    (無答案顯示)
    隱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