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本段落以路加提到耶穌的旅程作為開始。如在9:51一樣,路加向讀者清楚地說明了主的最終目的地和意圖:「現在祂往耶路撒冷去⋯⋯」(11)。在醫治了十個痲瘋病人之後,主回答了法利賽人關於神國何時來臨的問題。祂的回應引出了一系列有關神國的教導。在本課和後續的課程中,鑑於耶穌即將要在耶路撒冷完成的使命,我們感受到了神國來臨的急迫性。

關鍵章節

(17:21)

你知道嗎...?

1. 「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17:14):律法要求一個人在痊癒後要將自己給祭司察看 (利 13:2-3, 14:2-32)。

大綱

逐段分析

  • 17:11-19

    1.

    痲瘋病人是在甚麼時候得潔淨的?關於神的命令的效果,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

    •  
    •  
    •  
    •  
    顯示答案

    當他們依照主的命令去見祭司時 (14),他們就潔淨了。如果我們只聽神的話而不去行,我們就不能從中受益。但如果我們憑著信心去行,我們就因自己所行的得著了福氣 (雅 1:25)。

    隱藏答案

  • 2.

    耶穌為什麼評論說回來的那人是一位外族人呢 (18)?

    •  
    •  
    •  
    •  
    顯示答案

    這外族人的感激之情確實令人讚嘆,因為其他多半是猶太人的痲瘋病人,都沒有一個回來表示感謝的。正如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10:30-37) 中一樣,外族人討了神的喜悅並蒙了祂的稱讚,而選民卻忽略了神的旨意,喪失了祂的祝福。

    隱藏答案

  • 3.

    是什麼讓一個人心存感恩?一個人的感激之情說明了他與神的關係如何?

    •  
    •  
    •  
    •  
    顯示答案
    (無答案顯示)
    隱藏答案

  • 4.

    在你的生活中,你如何表達你對神的感謝?

    •  
    •  
    •  
    •  
    顯示答案
    (無答案顯示)
    隱藏答案

  • 17:20-37

    5.

    主耶穌所說的「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裏」是什麼意思?這個事實與法利賽人對神國的看法有何不同?

    •  
    •  
    •  
    •  
    顯示答案

    法利賽人可能期待神的國是一個屬世的政治實體。但是主告訴他們,神的國就在他們心裏 (也譯為「在你們中間」)。換句話說,藉著耶穌基督的傳道事工,神的國已經在人們中間了 (11:20)。一個人必須藉由接受主耶穌才能進入這個屬靈的國度。

    隱藏答案

  • 6.

    請解釋「人子的一個日子」(22)。為什麼門徒卻不得看見呢?

    •  
    •  
    •  
    •  
    顯示答案

    第二十六節中的「日子」(「挪亞的日子」) 和第二十八節中的 (「羅得的日子」) 指的是一個世代。因此,人子的日子可能是指主第一次和第二次降臨之間的時期。若是這樣的話,人子的一個日子就是主的第二次降臨,也稱為主耶穌基督的日子 (林前 1:8; 林後 1:14; 腓 1:6)。儘管門徒可能預計末日很快就會到來,主卻告訴他們,他們不得看見。事實上,人子必須先經歷許多的苦難,又被世人棄絕 (25)。

    隱藏答案

  • 7.

    根據以下經文,解釋人子的日子會是什麼樣子:a. 第二十四節 b. 第二十六至三十節 c. 第三十一節 d. 第三十四至三十五節

    •  
    •  
    •  
    •  
    顯示答案

    a. 人子的降臨將為眾人所見。因此,門徒無需回應人們的謠言,跟隨著他們尋找主的降臨 (23)。
    b. 祂會在人們沒有預料到祂,仍然忙於日常活動的時候突然地來到 (12:40)。
    c. 那日子將會如此之突然,以至於沒有時間收聚我們的財物。
    d. 得救的和不得救的將驟然分開,並且可能出人意料地在一天當中的任何時候發生。

    隱藏答案

  • 8a.

    根據第三十二至三十三節,我們應該如何為那一天做準備?

    •  
    •  
    •  
    •  
    顯示答案

    我們不應思念地上的財產。相反,我們需要捨己(「凡喪掉生命的」),並利用我們在世的生活來完成我們主人的旨意 (羅 13:11-14)。

    隱藏答案

  • 8b.

    羅得的妻子如何能做為我們的警戒?

    •  
    •  
    •  
    •  
    顯示答案
    (無答案顯示)
    隱藏答案

  • 9.

    耶穌在第三十七節中的回應如何回答了門徒的問題:「主啊,在哪裡有這事呢?」?

    •  
    •  
    •  
    •  
    顯示答案

    正如第三十四和三十六節所記載的,門徒的問題是關於分開之事將在何處發生。作為回應,主指出,這種分離將是屍首在哪裡,鷹也必聚在那裡的地方。儘管屍首和鷹的形象會立即讓人聯想到大屠殺的場景,但「屍首」一詞並不一定指的是一具屍體。事實上,該詞在新約的用法中通常是指活的身體,同一個詞也用於指「基督的身體」,即信徒的集會。同樣,「鷹」也不一定代表負面的東西。聖經經常提到鷹是一種敏捷而強大的天上生物,是神性的象徵。因此,四種活物中有一個擁有鷹的臉 (結 1:10, 10:14; 啟 4:7)。 總而言之,如果我們把「屍首」理解為信徒的群體,而把「鷹」理解為教會中的信徒,那麼耶穌不鮮明的答覆意味著審判和分離將在神的教會中進行 (彼前 4:17)。

    隱藏答案

  • 18:1-8

    10.

    這個比喻的目的是什麼?

    •  
    •  
    •  
    •  
    顯示答案

    見第一節。

    隱藏答案

  • 11.

    主為什麼在比喻中以一位不義之官為人物?

    •  
    •  
    •  
    •  
    顯示答案

    不義的官與公義的審判官神相比,既是比較,也是對比。關鍵是,即使一位不義的官,因寡婦纏磨他,就給她伸冤,何況那深愛我們的神,豈不更要快快地給祂的選民伸冤嗎。

    隱藏答案

  • 12.

    第七至八節中對於神的信實與人缺乏信心相比有什麼教導?

    •  
    •  
    •  
    •  
    顯示答案

    a. 神渴望拯救祂的百姓脫離苦難,但由於時候尚未到來,祂必須與祂的百姓「忍耐多時」。神有耐心,但也是熱情的。然而,直等到主耶穌降臨,神為祂的選民伸冤時,許多人早已放棄等待神的拯救了。

    隱藏答案

  • 13.

    當神看似並不在乎你的痛苦時,這段經文如何鼓勵你呢?

    •  
    •  
    •  
    •  
    顯示答案
    (無答案顯示)
    隱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