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

在兵丁折磨完耶穌之後,他們把祂釘在了兩名強盜的中間 (15:27)。當祂在十字架上受苦時,猶太人和羅馬人繼續地戲弄祂。儘管人們都拒絕耶穌,在祂釘十字架期間所發生的戲劇性事件都證明了祂不同於任何一人。最後,「耶穌大聲喊叫,氣就斷了」(15:37)。祂的門徒埋葬了祂,卻不知一個更大的神蹟即將在第三天發生。

關鍵章節

(15:39)

你知道嗎...?

1. 西門 (15:21):來自古利奈。古利奈是利比亞的一個重要城市,住著大量猶太人口。 [ref] 他或許是到耶路撒冷慶祝逾越節的猶太人。[ref] 他的兒子亞歷山大和魯孚可能是早期基督徒所熟知的。這兩個名字也分別在 徒 19:33及Rom 16:13中提到。不過,這些都是普遍的名字,所以或許只是同名不同人。[ref]

2. 背著耶穌的十字架」(15:21):一個被定罪的人通常會被迫肩上背著十字架的橫木 (30到40磅 [14-18公斤] 重) 走到要被釘十字架的地方。[ref] 耶穌一定太虛弱了,所以背不起十字架;因此,兵丁們強迫一個旁觀者幫祂背。

3. 各各他 (15:22):字面意思是「髑髏地」。亞蘭語指的是行刑的地方或者一個外型看似髑髏的山坡。 [ref] 英文字「加爾瓦略」來自拉丁文髑髏 (「calva」) [ref]的意思。

4. 沒藥 (15:23):香脂木的乾樹脂。當作藥用,並與酒調和製成麻醉劑。 [ref] 沒藥碰巧在耶穌生命的重要階段中扮演了一個角色:祂的出生 (比照 太 2:11),祂的死亡 (比照 可 15:23),及祂的埋葬 (比照 約 19:39)。

5. 拈鬮分他的衣服,看是誰得甚麼」(15:24):衣服是兵丁們看守十字架的額外好處。通常他們丟骰子來決定誰得到哪一件。[ref]

6. 釘在十字架上 (15:24):一個死刑犯被脫光衣服,躺在地上,橫木放在他的肩膀下。雙手被釘在橫木上,然後被舉起並固定在一根直立的柱子上。雙腳之後會被綁在柱子上。[ref] 腳下有一根木釘用來支撐身體的重量,以防雙手被扯撕開來。受害者可能只有離地面幾英呎高 (由耶穌與旁觀人說話及海絨綁在葦子遞給祂的情況來判斷)。因爲身體承受極大的張力,疼痛顯然是劇烈的。過了一段時間後,頭部及胃部的動脈都會充滿了血,造成頭部陣陣劇痛。最後,人就會開始發燒。不論出於任何原因,當決定讓受害者脫離痛苦時,就會用棍子或錘子將他的腿擊碎,猶如補償囚犯的憐憫行為。[ref] 通常被釘十字架的人至少要會拖到三十六小時 (有時長達九天) 才會死去。像耶穌這麼快就死了 (約六小時) 是不常見的,這也許可以解釋爲什麼彼拉多會這麼驚訝 (比照 15:44)。[ref]

7. 已初,午正,申初 (15:25, 33):分別是早上九點,中午十二點,下午三點。

8. 幔子/簾子 (15:38):一條精心製作的幔子,隔開了至聖所和聖所 (比照 出 26:31; 代下 3:14)。

9. 酸酒/醋 (15:36):一種常見平價的飲品 (當混合了雞蛋和水時),勞工及兵丁們所飲用的。 [ref] , [ref]

10. 百夫長 (15:39):理論上指揮一百人的羅馬軍官。 [ref] 他和他的兵丁正守著十字架,以防有救援。[ref]

11. 預備日 (15:42):為一年一度逾越節準備的日子。[ref] 因爲已是星期五的傍晚,因此需要趕緊地將耶穌的身體在安息日之前 (安息日期間是不能做任何的工作的) 從十字架上取下來 。[ref]

12. 亞利馬太的約瑟 (15:43):一名傑出而富有,並反對將耶穌釘死的公會成員 (路 23:50-51)。他成為了基督的門徒 (太 27:57)。

13. 墳墓/石墓 (15:46):在岩石中天然形成或人造的洞穴。屍體被安置在墳墓中之後,會輥來一顆大形圓石用來擋住洞口。爲了防止任何人來偷走耶穌的屍體,彼拉多下令將耶穌的墳墓封上並看守 (太 27:62-66)。[ref]

大綱

全文分析

  • 1.

    列出耶穌的受苦、死亡和埋葬如何應驗了詩篇二十二篇一至十八節及以賽亞書五十三章一至九節的預言。

    •  
    •  
    •  
    •  
    顯示答案

    被神離棄 (詩 22:1; 賽 53:4, 6);被厭棄及嗤笑 (詩 22:7-8, 17; 賽 53:3);嚴刑及迫害 (詩 22:12-13; 賽 53:7-8);肉體上的痛苦 (詩 22:14-15); 被扎 (詩 22:16; 賽 53:5);分祂的外衣 (詩 22:18);被埋 (賽 53:9);(注意耶穌的復活、榮耀和救恩也在詩篇二十二篇十九至三十一節及以賽亞書五十三章十至十二節中有預言)

    隱藏答案

  • 2.

    你在肉體及/或精神上受過最大的痛苦是什麼?耶穌苦難的知識如何能幫助你克服你的傷痛呢?

    •  
    •  
    •  
    •  
    顯示答案

    耶穌在祂整個傳道過程中,甚至祂被釘在十字架上時,都受到了試探。魔鬼以肉體的刑罰 (鞭打,釘十字架) 及精神上的煎熬 (拋棄,嗤笑) 來攻擊祂。這就是我們如何確信祂能體恤我們的軟弱 (來 4:15)。當我們倚靠主耶穌時,我們便能如同耶穌一樣,戰勝我們的苦難。

    隱藏答案

逐段分析

  • 15:21-22

    1a.

    當西門幫耶穌背負十字架時,他心裏在想什麼呢?

    •  
    •  
    •  
    •  
    顯示答案

    西門不是自願參與的,因爲他是被「勉強」(21) 背這十字架的。他只是路過,並沒有想到會捲入其中。他大概不認爲背十字架是一件光榮的事,因它本是羞恥的象徵(比照第十四課,「你知道嗎?」第四題)。或許他只是一位好奇的旁觀者。來自遠方(比照「你知道嗎?」第一題)的他可能也從未聽說過有關耶穌的事。又或者,他只是一位想保持匿名的基督的門徒(如同彼得),但不知何故卻引起了羅馬兵丁的注意。

    隱藏答案

  • 1b.

    你曾經被「勉強」爲神做工嗎?你是如何反應的?你能從耶穌作為僕人的榜樣中能學到什麼?

    •  
    •  
    •  
    •  
    顯示答案

    從一開始,耶穌將自己的意願放在了一旁。祂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他人的好處。祂順服了神要祂受苦和死在十字架上的旨意,儘管祂身為人的本能告訴祂不要喝那苦杯。有時候,即使我們不願意,工作卻落到了我們肩頭上。我們想要隱藏起來,因爲我們覺得我們並沒有要求這些責任。特別在那些時候,我們必須向耶穌學習,祂向父祈求了智慧及力量來完成祂的工作。當我們把信心放在了全能神的身上,祂會使我們的擔子變為輕省 (太 11:28-29)。

    隱藏答案

  • 2.

    將耶穌前往各各他時的遊行隊伍 (比照「你知道嗎?」第二題) 與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 (比照 可 11:8-10) 的做一個對比。

    •  
    •  
    •  
    •  
    顯示答案

    在這兩起事件中,都出現了騷動。許多人本跟隨耶穌。然而,原本在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喊著「和散那」的眾人,如今卻在往各各他的途中詛咒祂。之前,他們想要立祂為王。如今,他們卻嘲笑祂是「猶太人的王」。他們輕易地被祭司長及文士影響了,卻忘了耶穌的話和神蹟。他們所要的就是看著耶穌痛苦並羞恥地死在十字架上。

    隱藏答案

  • 15:23-28

    3a.

    耶穌為什麼拒絕了沒藥調和的酒 (比照「你知道嗎?」第四題)?(讀 路 23:34, 40-43; 約 19:25-27;耶穌在十字架上所做的事)。

    •  
    •  
    •  
    •  
    顯示答案

    或許耶穌不願意依靠人的方法來減輕祂的痛苦,又或者祂的疼痛太過於劇烈,以至於藥物起不了任何作用。再者,耶穌不想讓祂的感官遲鈍,因爲祂還有工作要做。甚至祂被掛在了十字架上時,祂仍繼續表達祂的愛 (對折磨祂的人和祂的母親) 和拯救靈魂 (那悔改的強盜)。

    隱藏答案

  • 3b.

    即使掛在了十字架上,耶穌仍然完成了神的工作。儘管你自己有局限和困難,你能如何服侍神及幫助他人呢?

    •  
    •  
    •  
    •  
    顯示答案
    (無答案顯示)
    隱藏答案

  • 4.

    「猶太人的王」(26) 這項控罪,對於那些釘死耶穌的人來說意味著什麼?對一個基督徒又意味著甚麼?將它與十字架的象徵做個比較。

    •  
    •  
    •  
    •  
    顯示答案

    「猶太人的王」是對耶穌「罪責」的宣告,同時也是對祂主張的嘲弄。然而,我們的主耶穌證明了祂不僅僅是猶太人的王,更是戰勝邪惡的萬王之王 (比照 提前 6:15-16; 啟 17:14, 19:15-16)。「猶太人的王」的告示及十字架原是用來羞辱耶穌的,但它們卻成了基督徒希望及能力的標誌。當我們得救的時後,除了耶穌基督的十字架以外,別無甚麼可誇口的了 (加 6:14)。

    隱藏答案

  • 5.

    今天一個人如何將耶穌「釘十字架」呢?(比照 來 6:4-6)。

    •  
    •  
    •  
    •  
    顯示答案

    如果我們在嚐過主耶穌的恩典之後轉離開祂,這就如將祂重釘十字架上並羞辱祂。若是這樣,我們不會比那些在領受耶穌的醫治及憐憫後,以釘祂在十字架來償還的猶太人好到哪裡去。

    隱藏答案

  • 15:29-32

    6a.

    列出針對耶穌的辱罵。

    •  
    •  
    •  
    •  
    顯示答案

    扭曲及嘲笑耶穌有關在三天之內重建聖殿的話 (29);激祂從十字架上下來 (30,32);嘲弄祂無法救自己 (31);嘲笑祂基督和君王的頭銜 (32);開玩笑的說要等以利亞來救耶穌 (36)

    隱藏答案

  • 6b.

    人們的侮辱如何顯出了他們的無知?

    •  
    •  
    •  
    •  
    顯示答案

    在此段經文中,人們曾兩次誤解或聽錯了耶穌所講的話,並嘲笑祂。首先,針對耶穌所說的關於聖殿的話,他們再三盲目地做出了虛假的聲明 (比照第二十三課,問題七)。其次,當耶穌呼求神 (「以羅伊」) 時 ,他們以爲祂在叫以利亞。他們認為耶穌只不過是ㄧ位比以利亞還不如的失敗先知 (可 8:28)。他們屢次挑戰耶穌從十字架上下來,卻不知道他們正在說違背神旨意的話。他們的心如此之剛硬,即使耶穌死前三個小時的黑暗也沒能使他們心中不安 (33, 35-36)。他們根本是拒絕悔改的。

    隱藏答案

  • 7.

    如果耶穌真的從十字架上下來了,祭司長和文士會像他們所聲稱的那樣相信嗎 (32) ?

    •  
    •  
    •  
    •  
    顯示答案

    不會的,祭司長和文士不會相信的。他們之所以說會相信,只因爲耶穌似乎注定會在十字架上滅亡。他們不信的進一步證明是他們在耶穌復活後的掩飾 (太 28:11-15)。如同耶穌在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中所說的,因爲他們拒絕了神的話,即使有人從死裡復活,他們也不會被說服的 (路 16:30-31)。

    隱藏答案

  • 8.

    耶穌爲何不救自己從十字架上下來呢?

    •  
    •  
    •  
    •  
    顯示答案

    耶穌沒有從十字架上下來,正如祂沒有祈求父差派十二營的天使來保護祂 (比照 太 26:53-54) 的道理是一樣的。耶穌在客西馬尼禱告後,祂決心要應驗經上的話 (可 14:49)。祂在世上的事工已經結束了;再多留也不會成就任何的事。如果耶穌沒有受苦和死,祂又怎能復活以此證明祂戰勝了罪及死亡呢?如果祂選擇救自己,我們今天就沒有救恩的盼望了。

    隱藏答案

  • 9.

    對於拒絕耶穌的人來說,十字架如何是「絆腳石」(林前 1:23) 呢?

    •  
    •  
    •  
    •  
    顯示答案

    人們拒絕接受他們將透過十字架,一個羞恥的象徵,而得到拯救的想法。儘管耶穌已經清楚地將真理顯明給他們看,他們也拒絕相信。他們相信自己的智慧,把耶穌看做愚昧的並拒絕了祂。「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林前 1:27)。因爲我們的智慧與神無盡的智慧相比微不足道,我們必須謙卑地相信祂的話。

    隱藏答案

  • 10.

    耶穌在十字架上赦免了誰?(比照 路 23:34, 40-43)。關於饒恕,這件事教導了你什麼?

    •  
    •  
    •  
    •  
    顯示答案

    當其中一位強盜悔改時,耶穌赦免了他 (路 23:40-43)。祂也赦免了那些曾拒絕祂的人 (路 23:34)。「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爲我們死」(羅 5:6-8)。藉由祂的榜樣,基督教導我們無論是否有被要求,我們都要饒恕。這也是保羅懇求腓利門饒恕阿尼西母的原因 (Phm 15-18, 21)。

    隱藏答案

  • 11.

    雖然兩個強盜不斷地侮辱耶穌 (32),但其中一位後來悔改了 (比照 路 23:40-42)。關於一個人有可能如何來到基督面前,這告訴了你什麼?

    •  
    •  
    •  
    •  
    顯示答案

    那位後來悔改的強盜或許一開始是根據群眾的話來看待耶穌的。但是當他親眼看到耶穌是誰之後,他知道其他人都錯了。耶穌饒恕和愛的話語 (路 23:34, 40-43; 約 19:25-27) 勸服了他,使他相信。今天,一個人或許對我們的信仰有些誤解。我們的言行必須展現基督的愛來,使他們也會悔改相信耶穌。

    隱藏答案

  • 15:33-41

    12a.

    當耶穌在十字架上時,出現了哪些神蹟?

    •  
    •  
    •  
    •  
    顯示答案

    在耶穌死前的最後三個小時裡,遍地都黑暗了 (33)。當祂死的時後,殿裡的幔子從上到下撕裂了 (38)。在馬太福音二十七章五十一節至五十二節中還有其它的記載。

    隱藏答案

  • 12b.

    這些神蹟有什麼意義?(比照 摩 8:9; 來 10:19-20)。

    •  
    •  
    •  
    •  
    顯示答案

    這些神蹟彰顯了耶穌死在十字架上的屬靈力量和重要意義。黑暗是為耶穌所受的痛苦而哀慟的徵兆。撕裂的幔子象徵了耶穌是如何打碎了祂的身體,以至我們可以進入至聖所,能夠直接領受神的赦免。

    隱藏答案

  • 13.

    將耶穌的呼喊 (「我的神」) 與祂在客西馬尼 (可 14:36) 的禱告 (「父啊」) 相對比。耶穌如何被神離棄了 (34)?

    •  
    •  
    •  
    •  
    顯示答案

    在客西馬尼,耶穌向祂的「阿爸,父」禱告。然而,在祂極其痛苦的時候,祂卻與祂的父隔絕了。祂遭受了罪的工價—永遠的死亡,被神離棄 (羅 6:23)。在十字架上,耶穌不再感受到祂父的同在。當祂背負了全人類的罪時,祂被遺棄了。當祂呼喊時,祂覺得神好像沒有回應 (詩 22:2)。遍地的黑暗象徵著祂的靈受到了何等的痛苦。

    隱藏答案

  • 14a.

    對照百夫長和猶太人的信心。

    •  
    •  
    •  
    •  
    顯示答案

    不同於那些毅然要釘耶穌十字架的人,百夫長對他所見所聞的相當敏感。雖只有幾個小時直接與耶穌接觸的體驗,他已被全然說服耶穌就是神的兒子。他看到耶穌怎樣饒恕了那些迫害祂的人。他必定也察覺到這遍地黑暗意味著什麼。他聽到了耶穌向神痛苦的哭喊。耶穌的大能和愛迫使他大聲說出他如今所相信的真理。

    隱藏答案

  • 14b.

    百夫長用過去式呼喊著說:「這人真是神的兒子!」關於祂對耶穌基督的理解,這告訴你什麼?關於屬靈知識的增長,你從這百夫長身上能學到什麼?

    •  
    •  
    •  
    •  
    顯示答案

    百夫長對耶穌的認識是不完整的。他以爲那是一切的結尾,卻不知道耶穌很快就會復活了。耶穌今天是活著的。祂是神的兒子!

    就信心而言,百夫長比猶太人略勝一籌 (包括祭司長和文士);他看見了耶穌所做的,就相信了。然而,如果他理解的程度只到這裡,他可能會因沒有更早地認識耶穌,並錯過了一個更好認識基督的機會感到遺憾。當我們體驗到耶穌基督的能力時,我們必須要在屬靈智慧上繼續增長。我們知道的越多,我們就越確信我們所信的。我們愈相信,神就愈會教導我們。

    隱藏答案

  • 15.

    耶穌的死對你意味著什麼?(比照 來 10:19-31, 林後 5:14-15; 約一 3:17-19)。

    •  
    •  
    •  
    •  
    顯示答案

    耶穌的死是愛最有力的例子 (約一 3:16)。祂的死洗去了我們的罪,以至於我們可以用無虧的良心來到神的面前 (來 10:22)。如果我們真的相信基督爲我們而死,我們就不會再爲自己而活 (林後 5:14-15)。我們必須要跟隨基督的榜樣,愛我們的弟兄 (約一 3:17-19)。如果我們在領受了真理之後,仍故意繼續犯罪,那麼我們將會被審判 (來 10:26-27, 29)。

    隱藏答案

  • 16.

    你怕死嗎?爲什麼怕或爲什麼不怕呢?

    •  
    •  
    •  
    •  
    顯示答案
    (無答案顯示)
    隱藏答案

  • 15:42-47

    17.

    耶穌死前在十字架上的時間相對較短 ( 比照「你知道嗎?」第六題最後一部分)。這個不尋常的事實告訴了你什麼?(從耶穌肉體受苦的角度來思考)。

    •  
    •  
    •  
    •  
    顯示答案

    耶穌竭盡全力地服侍。祂把祂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傳道事工上—教導、醫治、赦罪等等。在十字架上,祂最終耗盡了祂最後的力氣。肉體上的折磨實在太重了。在靈裡與神的分離也使祂喪失了一切的希望。在那種情況下,沒有人能夠存活的久。

    耶穌在十字架上的短暫時間或許也說明了神在我們受苦時的憐憫。天父必不叫任何人受苦過於所能受的 (林前 10:13)。當我們爲主「打過了那美好的仗」(提後 4:7),我們毋需害怕死亡。在主裏死是一種福氣,因爲我們不再需要在這罪的世界裡受苦 (比照 路 16:20-22; 王上 14:12-13)。在天國將有「公義的冠冕」(提後 4:8) 爲我們存留 ,在那裡「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啟 21:4)。

    隱藏答案

  • 18.

    亞利馬太的約瑟在耶穌死後做了什麼?關於有行為的信心 (雅 2:14-26),這教導了你什麼?

    •  
    •  
    •  
    •  
    顯示答案

    他「放膽」(43) 向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他提供了一座新墳墓,一些細麻布 (46),及大量的香料 (約 19:39-40)。他和尼哥底母親自裹好了耶穌的身體 (約 19:39-40)。他們二人都曾在暗中做了基督的門徒 (尼哥底母夜裏來找耶穌 [約 3:1-2]),但現在他們不再害怕宣講自己的信仰。有時將我們的信仰付諸於行動是一種「風險」。人們會知道我們是基督徒。有時會更有利。有時會變得更糟。我們在不信的人面前,可能會冒著尷尬的風險。我們或許需要奉獻我們的時間、精力、金錢等等。但是雅各提醒我們,「信心沒有行爲是死的」(雅 2:26)。

    隱藏答案